学校是每个学子梦开始的地方,更是一群教育者追梦的地方。2024年8月,23岁的教育专业毕业生段红琴,正式加入了遂宁市东方外国语学校,成为作文教师团队的新生力量。从学生时代受恩师影响立志从教,到如今站在讲台上践行“让每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发光”的教育格言,她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温暖的教育情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为学生口中“会发光的作文老师”。
初心如炬
从受助者到知识传递者
谈及为何选择教师职业,段红琴老师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求学时遇到的优秀教师,像灯塔一样照亮了我的成长之路,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她坦言,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希望的播种者,看着学生们的纯真、活力和求知欲,让她在三尺讲台上找到了持续向前的动力。
她的教育格言“教育就是看到美并将其无限放大”,正是这种初心的写照。在她看来,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闪光点,而教师的使命,就是用真心和耐心,让这些闪光点逐渐明亮。
深耕教学
让作文课堂充满生命力
作为年轻教师,段红琴老师深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的课堂有三个“秘诀”:一是用热爱感染学生。课前,她会精心设计惊喜环节,比如结合生活案例为同学们讲解作文,或是用趣味故事引入课题。“当老师自己对课堂充满期待,这份热情自然会传递给学生。”她笑言。二是让思维在互动中“活”起来。课堂上,她拒绝“单向灌输”,而是通过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例如,讲解几何知识时,她会让学生用积木搭建模型,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抽象概念;分析应用题时,鼓励学生分组讨论,用不同方法解题。“有效互动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三是锤炼表达力,做会“讲故事”的老师。从语气声调的抑扬顿挫,到肢体语言的生动演绎,她借鉴演讲技巧,让作文知识变得“有声有色”。学生们说:“段老师讲课时,连汉字都像在‘跳舞’。”
在提升学生成绩上,段红琴老师秉持“扎实基础+科学方法”双轨并行:精心备课,让课堂每分钟都“紧凑”。每节课前,她会反复打磨教学目标,确保知识点衔接流畅,避免无效时间浪费;情境教学,让作文走进生活。如在讲解“如何写橘子”一课时,她带着橘子进入课堂,从实物中学会作文描写的“五感法”。
育生之道
让每个孩子去成为自己
在段红琴老师的课堂上,“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指南。她擅长营造“松弛感”课堂:课前3分钟,她会和学生聊生活趣事、分享学习心得,用包容的氛围让内向的孩子逐渐敢于表达;巧用多元评价,给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课堂发言、作业创意等点滴进步,用具体的肯定取代笼统的表扬,唤起学生学习的动力;丰富教学活动,会去开设一些游戏式、项目式、竞赛式的教学活动,让同学们在紧张而有欢快的氛围中来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段红琴老师说,“我希望学生在我的课堂上,不仅学到作文知识,更能找到自信,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终身学习
以微光去照亮更多星辰
“问渠哪得清如许?教师必须先成为‘活水’。”段红琴老师始终保持学习的紧迫感,设定学习目标,定期参加校内外各类教研活动、专业培训活动,吸收前沿教育理念;阅读教育领域的专业书籍、学术期刊和论文,以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课后时间,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改进,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应用;与同事、同行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和学习心得。她坚信,只有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面,才能在课堂上信手拈来,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启发。
从初登讲台的忐忑,到如今的游刃有余,段红琴老师用行动诠释着年轻教师的担当:不追求华丽的教学技巧,而是扎根课堂,用真心设计每一次互动,用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东方外校的校园里,她是众多教师的缩影——以平凡的坚守,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时区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