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2日,遂宁高级实验学校经开区高中语文课题(二)《依托高中语文教材经典篇目指导学生写作之立意结构的实践性研究》研究推进会在学校六楼会议室成功召开。教科室主任杨洪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该课题召集人张权主任主持。
张权主任:召集主持 研究统筹
张权主任首先提议,热烈欢迎遂宁七中蔡肖老师加入经开区语文课题组(二)并祝贺课题组成立,然后介绍了课题前期筹备情况,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选题背景,明确了课题组成员的任务分工,指明了课题研究的远期规划和近期事宜,尤其是部署了推进会后课题组9位成员分组精选高中语文第二至四册必修、选修、《读本》经典篇目的具体工作。要求明确,安排合理,给课题研究指明了行动方向和实施路径。
陈维依老师:阐述背景 明确意义
课题组成员陈维依老师对课题选题背景做了具体说明与详尽阐述。她讲到,写作对高中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认识到这一情况,并想通过作文课的学习去改善、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写作难还体现为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开启学生写作思维,引导学生确立出深刻的、新颖的立意角度,从而写出有自己思考、见解的好文章,是当下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她认为该课题选题方向科学,研究价值巨大,得到了课题组成员的一致认可。
彭腊梅老师:概念解读 内容阐述
课题组彭腊梅老师就该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了阐述。她提出,高中经典教材篇目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且经过历史沉淀的经久不衰的、最有价值的、最具代表性的课文。实践性研究是指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经典课文为载体,以写作立意、结构打造为重点,以学生真实的阅读、鉴赏、评价、创作为途径,进而提高学生作文立意准确性的研究。彭老师对课题概念界定准确,内容阐述具体而丰富,给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赵曦老师:明确方法 资源共享
课题组成员赵曦老师负责介绍该课题研究方法。她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五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分析法、活动激励法、教师引领法。这些方法既独立存在,又交叉融合;既要考虑运用的研究范畴,又要结合不同的研究阶段。方法既是钥匙,又要受研究目标统帅,因研究内容改变。赵老师提供的课题研究方法丰富,可操作性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方法支撑。
舒昕老师:问卷调查 走近学生
课题组成员舒昕老师对课题研究学生问卷调查的操作流程、调查内容、分析结果与结果运用进行了详细陈述和逐一分析。此次问卷调查内容涵盖广,涉及的专业性强,调查层级清晰,直击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具有较强针对性与操作性。难能可贵的是问卷调查呈现的研究困难反应了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既给我们指明了学科发展的方向,又给课题研究提供了较强的实践支撑。
徐明副主任:理清思路 预设过程
课题组成员徐明副主任对该课题的研究思路和过程设定予以了具体说明和深刻剖析。他提出,本课题以学校高中2023级学生为依托,以人教社高中语文教材(必修、选修、语文读本)为经典范本,指导学生学习写作,通过对经典文章的研究,学习这些文章的结构思路、选材剪裁、立意构思,充分遵循“筛选经典文章→分析立意结构→指导创写文章→总结提炼方法→生成课程资源”的研究思路。研究过程确定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教科室主任杨洪:课题交流 会议总结
教科室主任杨洪属该课题组研究成员之一。首先,他对课题选题做了进一步指导,更明确了研究依托的教材为“高中语文教材经典篇目”,范围更小,方向更集中,目标更精准,更符合该课题为小课题、问题课题的特点;然后他就该课题研究目的和研究目标进行了区别界定,他提出研究目标应为根据教材特点,选择课文优秀片段或文章作为写作素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借鉴对象和创写依据,让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写作,形成作文写作的指导模式。
最后,杨洪主任站在学校教育科研的角度对课题研究予以了强调。他说,学校发展的关键命脉在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教育科研。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罗爽始终坚持“真教育”理念,大力倡导学科课题全覆盖的教研主张,将课题研究对接于学科教学问题,渗透于学科教学实践,最终形成我校学科课程资源。这种真实的最接地气的课题研究,会润物无声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且行且思,且研且盼!
课题组成员合影留念
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课题研究会,既为研究推进,亦是教研交流。推进会的召开,让老师们更加明确了研究思路和方向,更加领悟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即围绕教学、促进教学、服务教学、提升教学。我们坚信,在经开区党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领导的悉心关怀下,在教科室的专业指导下,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科课题定会扎实研究、顺利推进、成功结题。
【后记】
立意是一篇作文的灵魂,是文章的核心;结构是一篇文章的外形,是文章的框架。大部分学生学习了大量写作技巧,但却因为不知如何立意,从而导致写作时要么焦头烂额,无从下笔;要么文章浮于表面,没有深度;要么有了好的立意,论述却没有层次,结构不够清晰。以名家为师,向经典课文学习,在日常的阅读与学习中分析并学习其立意深刻、结构清晰地论述,如何破解学生作文立意难、结构不清晰的难题,便成了我们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和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