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船山区教育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政府要求,把学前教育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按照“公办抓数量、民办抓普惠”的推进思路,优资源,调布局,提质量,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夯基固本建体系。坚持理念先行,共筑愿景,借力名园优秀文化“输血”功能,打造同中存异的育人理念和园本文化体系,育新“造血”;大力推进幼教联盟校园章程建设,定期开展“园长论坛”“道德讲堂”等品牌活动,针对学前教育热难点、重点问题寻求破冰最佳答案,构建现代办园治理体系建设;制定幼教联盟课程建设规划,积极开发园本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选择课程,彰显办园课程特色。如北幼教育联盟“快乐教育”已作为幼教成果在全市推广;着力课堂体系建设,科学实施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积极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运用游戏贯穿幼儿各活动,为孩子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及时的支持;积极探索幼教“创意早操活动”“民间游戏活动”等教学样板,构建行政引领、科研项目和行动提升的“教科研一体化”模式;建立入格、合格、风格“三格”教师成长培养体系,组建教师合作发展团队,广泛开展教师成长俱乐部、师徒结对引领、核心小组指导、跟进协作研究等活动,促进幼师队伍体系建设;采取动态考评和年终考核相结合方式,着力幼教联盟、教师、幼儿三方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运用“即时评、周周评、月月评、期期评”的动态多元评价杠杆,促进幼儿全面个性发展。
抱团发展补短板。依托“1+N”的集团化办学成熟模式,以北辰街幼儿园、顺城街幼儿园、紫东街幼儿园等省级示范园为龙头,先后组建3个融合性学前教育联盟,采取“示范园带薄弱园、城市园带农村园、老园带新园”等形式辐射带动,构建幼教发展共同体;将全区54所民办园化为3组,与各个学前教育联盟划片结对,定期开展教研交流和经验总结,解惑释疑,强基固本;邀请省内外幼教专家,以专题讲座、现场诊断研讨等形式,引领公民办园长和教师在互助、互学、互鉴中全面提升保教水平,实现文化、管理、环境、课程、师资等资源的有效整合,推进城乡、公民办幼儿园(班)抱团发展,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助力船山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各幼教联盟通过派员支教、顶岗示范、跟岗学习、名师引领等方式,走下去帮扶,送上来提高,打通教师提升通道,有效推动各级各类幼儿园沟通交流,形成共建共享、共学共研、互促共赢的良好态势。
聚焦普惠解难题。将“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列入政府民生清单,逐年投入资金4910万元,高起点规划城乡幼儿园7所,扩大城乡学前教育覆盖面。目前新建城市配套园和小学附属园2所,在建乡镇幼儿园2所,全区公办建制园从2010年的4所增至18所,在园幼儿从1700余人增至3709人,基本实现“一镇一园”总布局;采取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形式,购买普惠性学位3000多个,目前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2900余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4.3%,超教育部规划的2020年标准近10个百分点;强力推进教师培育“双百工程”,通过国培计划、幼师培训、校园长研修和教育骨干培养及到成都、江苏等地跟岗学习等方式,培训师资3000余人次。建成省级幼儿体育教育基地1个、区级学科基地5个;实施省市示范园创建工程,强力推进“名园”建设,提升公民办园优质率和普惠率,全区创建省市级示范园13所。统筹使用闲置村小校舍,评估认定普惠性民办园30所,受惠在园幼儿5600余人;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精准摸排全区“建档立卡儿童”“贫、孤、残三儿”,规范申报认定程序,按政策全力扶持,定时追踪督查,确保资助到位。近三年来,每年救助幼儿近3000人次,发放资助资金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