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切实提高育人质量,推进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实施,促进学校语文学科教育体系化发展,4月17日—18日,唐家小学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语文讲评课活动。
一年级冯雯老师带来了《文具的家》。冯老师教态自然,语言精练,课堂教学流畅,渗透教育学生爱护文具的思想。以猜一猜谜语为切入点,有趣而轻松导入课堂。教学中通过用不同的语气朗读理解人物的心情,使学生走入人物的内心,并拓展延伸不仅仅文具有家,其他的事物也有家,从而培养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三年级马春老师带来了《花钟》。马老师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教学思路清晰。课堂上,马老师紧紧围绕本单元主题“观察大自然”,抓住各种植物开花的时间,引导学生梳理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中,马老师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巧设游戏,通过你读我贴,设计花钟的活动,感受花钟的魅力,从而为仿写打下基础。
三年级刘海全老师带来了《童年的水墨画》。刘老师以一首轻快的歌曲《童年》引入,看看书中的童年与歌曲中的童年有什么不同,自然引出课题。在教学中,重点学习《溪边》这首小诗时,以关键字为切入点,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随后采用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提问、质疑、回答,学习《江上》、《林中》,课堂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年级杨艳老师带来了《挑山工》。杨老师以图片导入,紧扣单元语文要素,通过人物描写来品味人物品质。课堂上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将课堂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孩子们激烈地探讨、展示汇报,感悟挑山工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深入感受挑山工精神,思考人物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哲理和精神力量。
五年级唐帅老师带来了《杨氏之子》。唐老师整堂课设计巧妙,充分发挥了学生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以故事导入,对课前孩子们的预习进行了充分的检查,紧扣“甚聪慧”学习课文,感受人物的聪明礼貌和语言的幽默风趣,创设情境,演绎文本,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
五年级姜梅老师带来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姜老师以复习人物的描写方法导入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勾画描写毛主席的语句并体会,引导孩子们走进毛主席内心世界,体会他那伟人的胸怀。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和借助视频、图片等资料,学生们感受到了书中描写的马革裹尸、誓死报国的豪迈气概和忠勇精神。
六年级唐媛老师带来了《两小儿辩日》。唐老师课堂精彩,重难点突出,教学流畅,充满活力的风格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课堂上唐老师抓住课题中的“辩”字,从“辩”字入手,将学生直接带入到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精心设置师生辩斗、同学辩斗等演绎环节吸引学生兴趣,整个课堂都充满了针锋相对的气氛。学生通过一次次“辩斗”,自主总结出辩论的“武功秘籍”,也就是本单元学习的目标——用具体事例论证观点。
课后,黄军副校长对此次教研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用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鼓励老师们“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更要加强新课程标准体系学习,向名师学习,向网络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技能,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次活动,紧密结合学校语文组校本教研主题“前置性作业”对于教学的助力作用,为学校语文教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会有更多的思维碰撞,激起更多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爱上课堂,让激情在课堂中播洒,让笑容在学校里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