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居中学: 邹小康
6月24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获得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奖牌和证书的背后,凝聚着他们从青丝到白发、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广大青年要深刻领悟“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的真谛,继承和发扬好“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致敬“愿得此身长报国”的赤胆忠心,昂扬许党报国、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科学研究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翻开中国科研的时代卷轴,无论是“赴身黄沙,芳华荐轩辕”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还是“花甲痴翁,志探龙宫”的核潜艇创始人黄旭华,亦或是“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的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怀揣“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爱国主义情怀,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广大青年要传承科技工作者许党报国、矢志不渝的赤胆忠心,激扬“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非凡胆气,以如磐信念、如鼎担当突破小我之“小”、收获大我之“大”,凝聚复兴伟力推动中国巨轮继续破浪前行。
致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奋斗力量,昂扬履险不惧、攻坚克难的拼搏之志。“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回眸新时代十年,“天眼”探空,“墨子”传信,“北斗”组网,“蛟龙”入海……大国重器,无不以心血铸之。无数科技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沉心静气、埋头深耕,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亮剑之姿镌刻“无字功勋”。广大青年干部要汲取科技工作者履险不惧、攻坚克难的奋斗力量,敢于向难而行、迎难而上,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锤炼出一副能扛事、能担事、能成事的肩膀,脚踏实地把既定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在“踏平坎坷、斗罢艰险”中成就伟业,逐梦新中国。
致敬“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品格,昂扬革故鼎新、继往开来的求新之念。“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回首过往,无数科研前辈择一事终一生,敢当“拓荒者”,甘为“无名人”,将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历史丰碑。而今,李德仁院士研发出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薛其坤院士攻克量子世界难题,引领中国测绘遥感学科稳居国际前列。广大青年要学习科技工作者革故鼎新、继往开来的创新品格,牵牢科技自立自强“牛鼻子”,用新技术开辟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新领域新赛道,凝聚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以更多新思维、新突破、新跨越促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