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工作,让孩子们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去年以来,遂宁市安居区第一小学校创新形式、分层实施,让“双减”政策落地,“减负”不“减质”。
创新管理形式,压实“双减”职责。
学校采取“内容分块抓、年级负总责”的网格管理模式。学校把“双减”和“五项管理”有机结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各自职责,并将“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内容分为七个板块,每一板块由一名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同时年级分管领导又对本年级工作负总责,具体落实本年级的所有“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
拓宽宣传渠道,明确“双减”政策。
教师层面:政策引领,利用暑假集中政治学习、月会等时间,组织教师专题学习,知晓相关文件精神及实施“双减”和“五项管理”的意义和要求;签订《关于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责任书》,保证政策落实到地。
学生层面:召开主题班会,明确“双减”及“五项管理”的重大意义和相关要求;架设沟通桥梁,利用校长信箱、心灵港湾等阵地,让学生说实话、讲真话,从而掌握学生需求和“双减”效果的第一手资料;
家长层面:发放告家长书,告知家长需知晓和配合的相关工作,并公示了学校领导监督电话;召开专题家长会,分班召开线上会议,让家长明白“双减”工作的紧迫性和重大意义;收集家长意见,学校开通家长意见反馈通道,家长可通过专门的邮箱、校长信息、电话沟通等方式向教师、分管领导或校长反馈信息,学校根据家长的反馈适时调整工作措施,保证“双减”实效;
优化育人途径,确保“双减”质量。
优化集体教研,提高业务能力是基础。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教师,为此学校从集体教研入手,重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教研时间要保证,以年级组和学科组为单位,每周固定一个下午,在专用教室开展集体教研,参加教研的教师不排课,办公场地与教研场地分开,提高老师备课时的专注度;教研形式要丰富,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复习交流、成绩分析、班级管理等,教研时,主讲人轮流安排,交流时,人人发言,内容记录在教师的教材上备查;考核评价要规范,分管领导全程参与,年级主任牵头实施,教师全员参与,列入“六认真”检查内容,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挂钩,并以实际参与人头配发年级教研经费,保证教研质量。
优化作业设计,合理设计作业是关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作业设计重效率,能在课堂解决的作业绝不放到课后,能一次性解决的作业绝不重复练习,能够学生解决的作业绝不推给家长;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作业设计差异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课堂表现,区别性设计作业;与课后服务相结合,书面作业不出校;教师根据课后服务的设置,适时、适量设计书面作业,课后服务时严禁上新课,强调作业优先,周一到周五所有书面作业必须在课后服务内完成。
优化课后服务,满足个性需求是保障。学校在课后服务的社团活动中下功夫,提高趣味性,社团设置时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注重专业化,除了音体美专职教师担任辅导员的同时,还聘请校外专业教师到校指导,让学生得到专业的指导;满足个性化,每学期在家长和学生中进行调研,根据需求和年级层次设置了100余个社团。
通过学校的不断努力,家长的“双减”顾虑打消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了,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了,家长更轻松了、学生更快乐了、教师也更幸福了。“双减”在安居一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