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学生人生的启明灯,时刻为学生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为弘扬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新风尚,充分展示优秀教师群体阳光美丽、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无私奉献的新形象,在第三十四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遂宁教育信息网特举行【大美遂宁·最美教师】系列报道活动,大力弘扬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让我们一起见证优秀教师的成长。
【大美遂宁•最美教师】系列报道之一:
安居一幼刘小英
——爱洒学生 用真情从教
刘小英,女,汉族,生于1983年1月,本科学历,遂宁市安居区安居一幼教师。自2003年参加工作来,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上,工作兢兢业业,成绩突出。始终以爱与责任为育人核心理念,把自己的爱倾注给了每位学生,也收获了学生、家长与社会的尊重与认可。2008年被评为安居区首届“知名教师”,2003年至2012年多次被评为片区级、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2017年被安居区区委区府评为“优秀教师”,在区级优质课展评中,主讲《荷叶母亲》、《爱的细节在作文中流淌》获区级二等奖,《猜猜我有多爱您》、《早餐,你喜欢吃什么》、《勇敢的小兵》获校级一等奖;教学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4篇,区级一等奖6篇,二等奖10篇;2014年参加四川省第五届玩教具制作大赛《棋牌乐》获市级二等奖;2016年参加第六届玩教具制作大赛《神奇的污水过滤器》获省级三等奖,并获市级“玩教具制作能手”;2018年参加四川省第七届自制玩教具制作大赛获省级三等奖;2018年参加遂宁市户外活动展评获安居区一等奖。
“我只是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培养,欣赏他们、包容他们、温暖他们、爱他们。”,这样一句朴素的话语伴随了她15年,背后深藏的是刘老师一丝不苟的态度,兢兢业业的精神,让我们佩服,让我们感动,更激励着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永远前行。
爱在耐心时
刘老师用她无微不至的爱心温暖着每个学生,由于任教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就更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
去年刘老师教小班,班上有一个叫小宇的男孩子整整哭了两个月。他每天都不停的在教室走来走去,随时都牵着刘老师的衣角,整天整天的哭,没办法,刘老师只能随时带着他,做环创、上办公室,甚至上厕所。那段时间他就像刘老师的小尾巴。因为他不停的哭闹,曾被私立幼儿园退了回来。他奶奶给刘老师说再让孩子退学一次,刘老师耐心的给家长解释“每个孩子都要经历这个过程,他只是需要的时间长了一些!相信他可以。”渐渐地,小宇变了,会自己坐小凳,也会轻轻的抱着老师的脖子小声诉说,会轻轻地叫刘老师“刘妈妈”,早晨来时会主动向奶奶告别。两个月的咬牙坚持,刘老师用她的耐心与爱心帮这个孩子成功适应了校园生活。
爱寓责任中
“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习惯的养成教育关怀着孩子一生的成长。刘老师深知“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的道理,更明白习惯要从幼儿园抓起,所以她始终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作为第一责任。
刘老师的班级,幼儿习惯养成良好,幼儿有序排队入厕、洗手、喝水,安静进餐、桌面干净,会自己收拾整理玩具、图书……一切都井然有序,而这井然有序的背后凝聚着刘老师多少心血呢!从卫生习惯到行为习惯,从文明礼貌到待人接物……都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并能持之以恒、不断地变换方法,激励幼儿养成和保持良好习惯。
她常说:“把孩子教育好就是教师的责任,孩子们习惯养成好会终生受益!”
爱于细微处
高尔基说:“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爱抚的事业。”爱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打开幼儿心灵之窗的一把钥匙。刘老师用她无微不至的爱心温暖着每个学生,对特别的学生以特别的爱。
刘老师班有一个叫慧慧的孩子,由于她爸妈很少让她与别人接触,养成了她孤僻、内向的性格,在班上她一语不发,独来独往。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刘老师尽量抓住一切机会与她交流,请她加入小朋友的集体活动,让她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可她一点反应也没有,但刘老师没有气馁,一如既往的找她玩和她说话,耐心地引导她,鼓励她,表扬她……一年下来,慧慧的性格越来越开朗,在班上交了很多好朋友,大家都很喜欢她。
刘老师不仅在学校关心学生,更把爱心和关怀送进孩子的家中,加强家园共育。刘老师班上有一个离异家庭的小男孩鑫鑫,孩子父亲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平时都由爷爷带,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特别调皮,老是喜欢招惹别的小朋友,天不怕地不怕。刘老师知道他的情况,对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刘老师还经常询问孩子在家情况,和爷爷一起商量教育好孩子的办法,在刘老师的努力下,小男孩有了很大进步,行为习惯也有了很大改变。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愿我们都能像刘老师一样用一颗爱心去沐浴学生,温暖学生。